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老照片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看看河北怀安柴沟堡的前世今生

    信息发布者:刘孝龙
    2019-01-02 21:54:00   转载

    张家口的筑城历史,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城。

    现在,张家口还遗存着诸多成建制的古城、古堡,它们格局还在,建筑完好。

    古城堡让历史变得伸手可触,仰望可观。位于张家口市怀安县北部的柴沟堡,就是历史的一个缩影。它历经1200多年风风雨雨,见证着历史变迁。

    1 矗立千余年的古城堡

    就单一地域而言,张家口的古城堡从黄帝筑城到民国修堡,五千年绵延不断。都城、镇城、府城、卫城、州城、县城、驿城、军堡、民堡,类型齐全。张家口地上的、能看到的古城堡仍有四百余座,柴沟堡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  五六世纪时的柴沟堡,西坡东洼,北泉南沟,林木葱茏,绿草如茵。清水河、二洋河、三水沟、四水滩与东洋河水汇合后向东流淌,灌溉沃野千里。

    这一时期,突厥族在北方兴起,于552年建立起以漠北为中心的突厥汗国,柴沟堡这块宝地成为其漠南属地。

    柴沟堡地因自然环境的优越和地理位置的重要,成为边防营垒要塞“寨沟戍”。“寨沟”营垒于开元二十七年(739年)始建,夯土围垣呈正方形,其面积约为现今柴沟堡城面积的六分之一。规制虽然不大,也很简陋,但奠定了堡城的基础——“寨沟”有了“堡”的雏形。

    古代的“堡”,是指“用土和石块修筑而成的小城”,也有“有城墙的村镇”“构筑的军事工事”之意。“寨沟”从始建之初,两种功能便兼而有之。

    “寨沟”营垒建成后,除了官兵屯田驻戍,用于军事防御,也开始有家属随军落户。堡南深沟纵贯,地貌奇绝,堡名含“沟”也由此而来。

    然而,唐末的连年混战,宋朝的积贫积弱,让“寨沟”饱受战火摧残,屋庐被毁,边防的营垒又沦为辽国的后方,墙垣颓倾。此时,堡南“沟谷”里盛长灌木丛林,辽军民取柴用之,“寨沟”被称为“柴沟”。

    1211年,成吉思汗率军南下攻下金。“柴沟村”归元,置元人村落“柴沟营”,旧垣基被推平向四方扩展。

    明正统二年(1437年),为巩固边防,抵御蒙古入侵,利于战守,都指挥文弘广在“柴沟营”的东部夯土重修堡城,堡城有东、南、西城门三座,规模修整,气势严固,竣工后,命名为“柴沟堡”。其时,驻扎官兵最多达三千余名,巩固了边防。明万历二年(1574年),堡城城墙加高,包砖砌石。

    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,柴沟堡始划归怀安县管辖。

    随着时间的推移,柴沟堡不断完善,街道宽阔,屋宇整齐,庙寺众多,民间有“八座戏楼四峙坊,大小庙宇四十五”之说。玉皇阁、文昌阁、城隍庙、关帝庙、东大寺、古戏台等雄伟壮观,商号民宅错落有致,城外绿树成荫,良田碧野。

    法国汉学家埃玛纽埃尔—爱德华·沙畹拍摄于1907年10月的怀安县街道

    “覆载遍四海,感通及柴沟。城上东南隅,照耀起重楼,簷瓦接云根,柳密鸟争投。绿窗开峻岭,曲水环龙湫。空翠映朱栏,皋田抱芳州……”曾任柴沟堡守备的王柄在他的《登文昌阁述怀》中写下他对柴沟堡的印象。

    进入民国时期,因京绥铁路(也称京包铁路)的开通,柴沟堡堡内铺店林立,商旅云集,市集繁华,成为塞外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之一。


    2 小车站 大历史

    柴沟堡车站

    柴沟堡车站位于柴沟堡镇的西南角,是京绥铁路线上的一个普通的三等中间小站。它虽然不是家喻户晓,却在110年的历史中,带给柴沟堡许多变革,它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记录了历史,承载着记忆。

    甲午战争后,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膨胀,疯狂进行经济掠夺,攫取中国铁路修筑权中的高额利润。

    清末,《简明铁路章程》颁布后,掀起了一股自主兴建铁路的热潮。清政府意识到修建一条通向西北的铁路迫在眉睫。

    张家口,是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,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,也是中国内地通往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及沙俄的必经之地。修建京张铁路的军事、经济和政治价值显而易见。清政府将这条铁路的终点选在张家口市。

    京张铁路在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的指挥下,历经四年艰苦建设,于1909年10月2日建成通车,创造了中国铁路早期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,让西北地区看到了现代交通时代的曙光。

    京张铁路通车后,詹天佑担任了张绥铁路的总办兼总工程师,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向西北延伸。

    张绥铁路,从张家口通往蒙古草原的重镇归绥(今呼和浩特),该路头枕燕晋,横贯察(哈尔)绥(远),为我国从华北通向西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。

    1909年10月,詹天佑亲自测勘了张绥铁路初定路线。1910年2月初,詹天佑冒着严寒,再次率队实地调查,认定了“自张家口起,取道阎家屯,沿大洋河北岸绕行升高,直趋北沙城,渡大洋河、小洋河至柴沟堡,到达天镇”的线路方案。

    路线正式确定后,修筑速度加快。柴沟堡火车站的建设按照詹天佑的计划,于1910年底通车,成为中国自建铁路史上最早的一座自筑车站。柴沟堡车站建起了候车室及直径3.96米、容量为29.44立方米的小水塔,詹天佑亲自为车站题写了“柴沟堡车站”五个楷书大字,而詹天佑的弟弟詹天佐,则担任了柴沟堡站的第一任站长。

    京绥铁路的通车,为柴沟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,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    柴沟堡站

    诗人蔡其矫写于1945年11月的《在柴沟堡的站台上》等诗篇,描述了抗战时期战士们的高大形象:一群刚从火线下来的伤兵聚集在柴沟堡火车站的站台上,“有如叙述平常的故事”一般“平静地叙述着前线的战争”,浮雕般地刻画了“为着人民的自由和生命……流过血”的战士们大无畏的品格。


    3 铁路催生新气象

    贴城而建的柴沟堡车站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,促进了信息的流通,商贸的繁荣,给柴沟堡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。

    柴沟堡曾经的火车票

    柴沟堡内,文明得到传播,人口迅速发展,商业日趋兴盛,工匠纷纷涌入,其时的居民达2000余户,十字长街商号店栈达230余家。

    柴沟堡依托着京绥铁路,将煤炭、煤油运进,将粮食面粉运出。堡西门外的积成、合顺等多家粮栈,拥有了自用的铁路岔道和货位,装载着整车粮食的列车不停地驶往京、津、晋、内蒙古,各地的客商往来频繁。

    通过铁路,柴沟堡本镇开始代办电报,设置了电报局。1932年10月,冯善福等人投资6000元大洋购买了3.5千瓦发电机1台,供堡内十字街“聚英堂”商号照明使用。1934年,徐殿选在镇东南街开设了一家电影院。柴镇南街的万通自行车行,卖的车全是进口货。

    在柴沟堡车站南端靠近铁路的地方,出现了一家由英国商人代理的亚细亚煤油庄,车站北头的牌号为“美孚”的永济煤油庄也开始营业。

    一辆辆列车冲开的不仅是封闭的堡门,也开启了近代文明之门。

    堡内先后开办了学堂、学校、乡村师范,启迪民智,开风气之先。

    二十世纪初叶,“兴新学”成为时代强音,兴办教育日益风行。地方绅董董英发、李玉玺、马钟骊等人提议,将堡民们积累的一大笔用于修城的资金用来兴建学校,以惠及后人。通过参观当时直隶省一流校舍的保定师范,于1924年秋天在南门外建起了面积15.8亩、拥有155间房舍的柴沟堡完全小学。由此,柴沟堡镇及附近农村千家万户的子弟都能入校就读。

    1935年,在这所完全小学院内,察哈尔省第一区柴沟堡简易乡村师范学校(柴沟堡师范学校)成立。因万众向学,柴沟堡一时桃李芬芳。

    柴沟堡师范学校

    这一时期,养蚕传习所、农林试验场的筹办,推广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,促进了柴沟堡的农业文明进步。

    铁路的修筑,车站的建立,交通的便利,让柴沟堡经济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,为古堡增添了丰富的色彩。此时,柴沟堡成为怀安县的商业和文化中心。


    4 美食标签“柴沟堡熏肉”


    柴沟堡郭记熏肉

    不同地域的建筑有着相同相近的风格,而唯有各地的美食千滋百味。在柴沟堡,最负盛名的当属“柴沟堡熏肉”。

    清乾隆年间,柴沟堡有一位名叫赵福山的厨师。有一天,在做红烧肉时,他因喝多了酒睡了过去。等他醒来时,红烧肉的汤也烧干了,柏木锅盖也烤冒了烟。他急忙把肉拿出来,想着扔掉又觉可惜,便尝了一块,竟然觉得味道不错,就拿出来对食客说:“俺做了熏肉,大家尝尝味道。”结果,食客也纷纷叫好。

    第二天,赵福山给主人又做了一次熏肉,味道更香。后来,赵福山自己开了间熏肉铺子,引得堡里人和外地人前来购买。一次无意间的失误,却成了柴沟堡熏肉最初的制作技法,在柴沟堡流传开来,涌现了一家又一家的熏肉铺。

    柴沟堡熏肉

    19世纪,柴沟堡出现了一家叫“义盛源”的肉铺,制售的肉食香郁味醇,鲜嫩可口,生意兴隆,名噪一时,70多年间一直是堡内名列前茅的肉店。各店家争相学习效仿“义盛源”的味道。

    19世纪末,当地又出了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年轻厨师郭玺,让柴沟堡熏肉的品质和名气更加响亮。

    1871年,郭玺出生在柴沟堡一个小商贩之家。他15岁开始学艺,18岁时进入柴沟堡的“兴茂店”商号当炊事小伙计。在“兴茂店”,郭玺显示了烹调技艺的天分,仅仅几年,他对菜肴烹调十六法,样样精绝,成为当地的名厨师。

    “义盛源”一直是郭玺想超越的目标。22岁时,郭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,开起了“玺和元”肉铺。他用三年的时间,博采之长,潜心钻研,不断尝试新的熏制方法,通过“观察”“体味”与“品香”等试验,独创出皮烂肉嫩、色泽鲜艳、味道醇香、肥不腻口的“玺”字号熏肉。

    郭玺制作熏肉匠心妙用、一丝不苟,成为民间能工巧匠中的佼佼者。历久不衰的“郭玺熏肉”被载入《中国食品大词典》。2009年6月,“柴沟堡镇熏肉制作技艺”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(谢岩)

    今日柴沟堡

    来源:河北新闻网

  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

    转发正能量信息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爱心

    2009113104449919_2_副本_副本.gif


    t010c0e9868c7824416_副本.gif


    t0132b0e5bee519d674_副本_副本.gif


    t01c91873443faab53e_副本_副本.gif


    t01f885b0cbeb8b4aab (1)_副本_副本.gif


    13336975082458776_副本.jpg


    t016da80b7189bf6360_副本.gif


    手机注册站长二微码识别

    30326.png


    编辑制作  诚鑫之爱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